文化交流

让城市家居生活更美好

邱德光 VS 史南桥 爆棚又浪漫的2014首届沪台设计论坛

2014-09-04

2014年9月4日,文定生活与《当代设计》携手合办了一场“2014首届沪台设计交流论坛”,参与嘉宾近二百人,与会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把文定生活二楼的设计师会所挤得满满当当。此次论坛由《当代设计》发行人黄小石主持,并有多家网络媒体参与报道。

众多重量级的台湾设计界精英,如邱德光、史南桥、凌子达、曾传杰、侯世光、白庆聪、许大川等均出席了论坛。文定生活广场肖浩升总经理、中国设计学会宋微建副会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沈国臣副会长、孙有富副会长等几个行业领导也都莅临现场,并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祝贺与支持。

       

史南桥谈个人在此岸彼岸的不同

针对“海峡两岸室内设计发展之比较”的主题,第一位上台演讲的是史南桥先生,他把他的设计生涯分成两段,一段是此岸(台湾),一段是彼岸(大陆)。

史南桥早期在台湾做的项目以小户型为主,必须把这些小空间做到淋漓尽致的利用,不仅仅是空间,还有高度,每个小地方都必须斤斤计较。他真正来到上海发展是98年,来这边是为寻找当时彼岸的一些梦想,工作方向有了明显转变,逐渐介入了建筑甚至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

史南桥是学建筑出身的,在大陆陆续做了一些很特殊的建筑形式,有一些是利用现成建筑设计完成的,功能性各有不同,有会所,有售楼处,也有一些以非常中式的角度完成,如张大千美术馆,也完成了一些旧城改造的项目,如在上海天山路的一些商场、哈尔滨的一些高档楼盘外观,还有一些是商住组合的形态,也有一些是公共区域的车站与广场的结合,有一些则是游乐区的规划,比如北京八达岭动物园。目前在马来西亚,有一个2000亩的填海项目,是张艺谋将在这里做马六甲印象的秀场,整个填海计划被当成了一个主题,从这边发展出来的商业空间包括高层、低层的建筑与整个海边的关系,以及沿海边的商业空间的处理,这是最新在做的项目。

最后,史南桥提及《梦想改造家》这一档电视节目,曾作为设计嘉宾的他谈到,“学设计是为服务人群的,做小空间时你会完成一家人一辈子的梦想。因此,在做设计时,其实并不止于解决问题,还希望人们住的舒服,功能能满足,这样住起来才有尊严,这是很重要的。”

邱德光谈设计与时尚

接下来演讲的是邱德光先生。他认为,做任何案子到了中国大市场都不能只做一种风格,只做一种风格很快就会被淘汰掉。不要把学校教你的那一套当做你一生的职业(他也是学建筑出身),那只是一个基本而已。你可能有更多的空间,你不必每次都做一样的,感觉好像跟别人没有两样,这样你就没办法突破,没办法被消费者理解。你要入市,整个社会脉络在哪里,整个社会的喜好在哪里,你要去揣摩它,了解它,进入它的体系,要知道现在流行什么,投资价值在哪里,人的行为是怎样的,习惯是怎样的,你要比一般人还要认真。

“我为了区隔跟别人的不一样,我的作品里面什么风格都有,因为开发商需要你表演,舞台给了你,希望你做五六个样板间,如果每个都做成一样,肯定只有一种人喜欢你,如果做成不一样可能会有五六种人喜欢你,这就是一个突破。大家从我的设计可以看到,不管做什么样的风格,还是都有我的影子,可以做百变的设计,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感受,可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最重要的一点,你要能够把自己的品位做出来,把自己的品质做好。”他继续讲到,“我来做设计,能够把分工分到很细,每个人都专业化到了极致,把几个专业组织起来才能面对这个市场,如果从头到尾做一样,我肯定今天没有办法站在这里,这是我的想法,不管是台湾设计师也好,还是内地设计师也好,面临的问题是你要不止在做设计,还要经营管理一切都要做,一个环节出错了就可能全盘瓦解掉了。”

在被问及“能否把中国历史文明的风格与现代结合”?邱德光说,“我是在台湾受教育的,台湾比中国更中国,整个教育体系是中国儒家思想,所以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生活态度,很自然就是这样从小认同的,如果大家仔细看我的设计,每个设计都有中国的影子,但我会把它消化变成跟世界的文化是结合在一起的。现在的中国人要做现在中国人的事,这样说起来很抽象,但我认为应该这样做。事实上我觉得消费者喜欢我的设计的原因,是因为我的案子跟不同喜好的消费者都会产生共鸣。”

“当你做设计时,能按照我们的生活时尚是很好的,可是美感在哪里呢?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美感,你的美感是怎么调节的,舒适感、时尚感、美感,人类社会学告诉我们,人会变化改变。两代三代同在一起,也许就会看到一些代沟,文化代沟,那美感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邱德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美是没有标准的,但是它会带着时代的印记,所以我们做设计一定要活在当下。怎么做到你不说话业主就会喜欢呢,这就要研究流行的共通性,有时候流行会昙花一现不见,有时候流行有寿命,这就要用共通性来悟出你的创作,而我的案子里面的共通性就是时尚。做设计要入市,就要注重美感,跟得上时代。”

国际得奖专业户——凌子达

在国际获奖无数的凌子达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设计方面的经验及其作品, “我们主要的业务对象是开发商,包括餐厅、甚至到办公室,我的客户都是在开发商的范围里,我也觉得在这边打滚多年,很难跳到别的领域,但是在这个领域当中,我还是希望能够做出一点自己想要的作品,而我个人也蛮喜欢做这一块的,所以我们公司经营的模式是纯粹的设计师事务所。”

凌子达同时展示了他的多样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是个性鲜明,有棱有角,并曾先后获得纽约、意大利以及德国的红点建筑、室内项目设计大奖。称他为国际得奖专业户,一点都不为过。

宋微建既是设计师又是社会运动家

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宋微建副会长则以《建筑的高度》为题,与在座的朋友探讨“用智慧做设计,能做到多高”的论题,呼吁两岸对古迹要维护,对古建要修复。欧洲跟中国的建筑观是不同的,在欧洲,人们认为对地球最经济最环保的做法,就是要把古迹、古建筑好好的维护,他们不主张把古建随便拆掉重建。现在我们看到像巴黎、米兰、罗马这些吸引了全世界最多观光游客的地方,大家去看什么呢?就是看古迹。外国观光客来中国看什么呢?看故宫、看长城,还是看古迹。

宋微建除了做设计,也是一个社会运动家。他的作品很有思想力,会讲话,同时他对很多学术活动的推动也不遗余力。 他说,我们要把我们专业人士的力量结合起来变成一种压力,变成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动力。

一直在倡导装饰业要“产业化”的孙有富

孙有富则跟大家谈到了为什么要把住宅装饰业推行产业化的问题。 “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产业化的一环,而且我们所做的又不仅是设计而已,我们是装饰公司,提供的产品不只是设计本身,还提供整个空间。整个居住空间,不只是作品,也是产品,产业化才能让我们设计师更有效率地工作,更加做好产业化的服务。我们认为住宅空间是个产品,是非常人性化的,很舒适,或者说这个产品要如何做到非常精致、独特、优美,这么好的产品当然应该让更多的家庭所享用。

孙有富说,就像乔布斯认为只要把手机功能做到极致,那么一款手机就可以卖给全世界所有人,这一点他实现了,这也导致有许多款产品的诺基亚倒下去了,我们讲打造整个空间产品的时候,跟其中只占一个环节的设计已经是两回事了。你如果把你认为完美的产品、精致化的产品,足以满足客户内在需求的产品实现起来,这就是另一个,更大范围的,更加本质性的产业化命题了。讲到我们的空间装饰,讲到产业化,我认为除了我刚才讲的标准化、流程化,其实也是一个内容化、专业化,当你想让你的产品面向更多客户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必然要聚焦,你会发现当你把流程化的体系做的很完善、很可控、能够复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要专业化,你必须只能做什么,今天我在我们在座的设计师里面,也发现有很多是专业化取向的。”

产业化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情怀的问题,你自己又怎么定义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自己的情感追求,想要去实现什么东西,产业化涵盖的就是每个人自身的定义。

曾传杰谈空间与风跟水

活跃在两岸的曾传杰长期研究中国的地理风水,他从科学的角度来为大家分析了地球的风水与室内设计环境科学的关系——《空间与风跟水》。 “企业空间和住宅空间不同,企业空间是谈团体行为与理性的,它谈组织、团队运作和发号施令,一个办公空间等于是一个作战总部,它影响的是磁场关系,权力在哪里发令比较强,就像南北关系一样。在北方指挥南方打仗的大多赢,我们发现有的公司老板管理不当,老板辛苦得要死,员工却很闲,这个是位置摆错了,这是职场需要注意的。可是住宅空间就不是,住宅空间是一个男人跟老婆住的感性空间,是生活休闲、感官与健康享受和谐快乐舒适的,是很舒服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我们要干嘛?当然不要谈权力了,要怎么营造气氛让它感觉得很舒服,物理环境对住宅而言其实更重要,所以住宅空间也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包括布局。

最后曾传杰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家的能量除了风水以外还有物理环境的设计,包括格局、色彩、造型,还有个人的感官视觉,此外还有心理、气氛美学、空间尺度、物质质感等等。”

侯世光谈设计当地化

最后是侯世光老师谈他对设计的看法“一个好的作品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设计思想,一个是创意,一个是装饰技术。”他曾走访好几个城市,收获很多,虽然大家的设计过去都在谈国际化,但是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当地化,这是很重要的。此外,他也提到技术的重要性。这一点两岸都是一样的,设计师有责任设计好的作品,这就需要讲究怎么把关,怎么把你的作品实现的更为理想,让整个环境更加美好。

当晚,主办单位还在上海南京西路的“藏龙泰极”(台湾设计师江蕲珈设计)举办了一场“惜别之夜”的晚宴。一百多个设计界朋友在此摇曳的烛光中把酒言欢,互道珍重,虽然有点依依不舍,但氛围却浪漫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