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让城市家居生活更美好

老了,我们怎么住?|文定生活 x 眼界 适老化设计的实践与未来分享会圆满举办

2022-11-28

什么是适老化设计?

养老产业对设计有什么需求?

未来设计师又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2022年11月26日,「老了,我们怎么住——适老化设计的实践与未来」分享活动在上海文定讲堂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徐汇区文创办指导,知名设计文创地标——文定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园携手眼界演讲举办,旨在通过对当下中国适老化设计的分析与实践分享,为设计及相关行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与解决预案。

本场分享会的讲者分别是:五感纳得创始人、HOUSE VISION主理人闫英俊;时生设计品牌创始人、《梦想改造家》特邀设计师 王晨;深耕于医养综合项目领域的原构设计合伙人施铭; 度向建筑主持建筑师、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及英国RIBA特许注册建筑师 王克明

▲(左起)时生设计创始人 王晨,上海文定生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浩升,度向建筑主持建筑师 王克明,眼界制片人李耿,原构设计合伙人 施铭

活动开场,上海杰汇置业集团副总裁兼上海文定生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浩升,以“潮流、机遇、使命”为关键词,分享了他对于适老化设计的前瞻性思考以及文定生活作为上海知名时尚设计打卡地,在适老化设计潮流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行业使命。

▲上海文定生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浩升

肖浩升提出:“适老化设计已经成为我们居住设计的潮流,对比国际,我国适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设计具有先行作用,我们务必顺应、投身这一潮流。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也会成为消费主力军,这将为适老化设计的崛起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好好地把握这一机遇。

纵观当下消费市场,家居产品主要考虑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拉回到同样需要关心的老年人身上,这个被低估的领域,必将迎来爆发。文定生活作为家居设计主题文创园,更需要助推适老化设计,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养老设计不需要太多创新

|五感纳得创始人 闫英俊 |

本场第一位讲者五感纳得创始人、HOUSE VISION主理人闫英俊通过视频形式与大家分享了《生活营造康养社区烟火气》的演讲。从2014年开始,五感纳得就构建了一套适老化设计系统,并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获进行实践。

闫英俊以成都重点康养项目万科锦瑭的建筑及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他对于适老化设计的思考:“大型康养社区对一座城市而言,不应该是异样文化的存在,它应该是浓缩了这座城市生活烟火气的地方。”在闫英俊看来,呈现老年人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照搬老旧的空间,而是要理解他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和媒介。

“作为设计师,在国内养老设计的起步阶段,更多地应该去尝试和思考,这个社区是不是你所在城市的老人想要的居住环境。很多时候,你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老年人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应该通过设计理念创造出老人习惯的生活场景空间。”

全龄化友好社区与居家适老改造

|时生设计创始人 王晨|

时生设计创始人王晨曾先后三次参与录制《梦想改造家》、《非常惠生活》等家居改造类节目,10年居家适老改造经验的他,对于中国老人居家生活现状有着深入的了解。

什么是养老设计?中国社会对“老”有着讳莫如深的传统观念,这让城区适老化项目的改造落地也经常遭遇困境。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王晨提出了全龄化友好社区的规划构想,主要包括五大功能: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学龄前儿童的幼托,以及餐厅、医疗站,老年大学与共享办公。全龄化友好社区中心不仅为老人创造了与更多人群的交流空间,也激发了60+活力老人对于生活的热情。

相对于需要满足节目诉求的“梦改”项目,王晨分享了多个为不同类型的为老年人定制的“真改”案例,并由此指出国内目前居家适老改造的三个障碍:缺乏专业的人才、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市场的认知。在演讲最后,王晨总结道:“设计能够改变的不单单是人的生活,甚至是人的命运,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思考的并不单单是美感,更多的则是人性。”

百岁人生的未来猜想

|原构设计合伙人 施铭|

作为深耕于医养综合项目的设计专家,原构设计合伙人施铭探讨了社会老龄化趋势对养老行业的诉求,当下养老产业对设计的需求以及未来设计师从事适老化设计时所要具备的能力。

目前国内养老地产开发的四个主要力量分别是地产开发公司、保险公司、政府、社会投资,施铭结合现阶段国内养老地产市场中存在的5种不同的开发模式以及3种主流盈利模式,总结出目前养老地产市场中常见的6种商业模式定位,并结合一系列案例逐一进行了运营模式与功能设计的分析。

演讲中,施铭还分享了原构实践十多年的研发成果:养老建筑标准化模块与专项手册,内容涵盖楼型、户型、居室、公区及室内专项研究,希望通过原构对于参数化、数字化的探索实践能为设计师、相关行业及社会带来更多启发。

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微型实践

|度向建筑主持建筑师 王克明|

度向建筑主持建筑师 王克明曾就职于荷兰MVRDV、奥地利维也纳蓝天组等国际知名建筑事物所,具有丰富的国际及国内建筑设计经验。在演讲中,他首先介绍了适老建筑在国际上的起源与发展,并从设计角度剖析总结了适老设计的七个主要元素,即坡道、扶手、防滑、日照、色彩、可移动、社交空间,以及这些元素在公共空间与养老社区、住宅等场所的应用。

在案例实践部分,王克明分享了“外婆之家”与“新华路居民楼入口改造”两个适老化微型实践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并且依然停留在老旧的社区状态中。王克明分享了他是如何在不改变居住者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采用简单高效的手法进行改造设计,并在控制造价的情况下探索材料与技术的新型运用,从而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正如四位讲者在演讲中提到的,适老化设计的发展与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认知密切相关,我们无需把老人当作特定人群进行边缘化。中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老年人也将成为未来改变社会的重要群体,适老化设计确实不需要过多创新,它需要的是真实的走近,关怀、理解、人性化。